• 陈雁鸣名师工作室
  • CHENYANMING TEACHER STUDIO
  • http://www.chenyanming.com

崇德树人 亲验表现

  • 引领
  • 辐射
  • 研究
  • 发展

语文高考真题研究 ——文言文翻译题比较

发布时间: 2023-11-13 10:19 | 289 次浏览

                            语文高考真题研究

                    ——文言文翻译题比较

                                雷州市第一中学   梁晓红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提出希望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文阅读经验,培养民族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

语文高考中文言文翻译题的考查即是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中学生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即学生是否能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化常识、古今异义词等;’在探究中是否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是否能够将积累的文言知识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并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运用,最终使学生达到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拓展文化视野、传承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觉、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的目的。下面我针对近三年全国I卷和2021年全国I卷、II卷、浙江卷中对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一、2021年全国I卷、2020年全国I卷、2019年全国I卷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比较

首先是文章选材的异同

近三年的选材都是以人物为主,但是在相同中又有不同。2019年文言文选自《史记  屈原贾谊列传》,2020年文言文选自《宋史  苏轼传》2021年新高考文言文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文言文选材上紧扣主流价值观,打破以往的侧重从《史记》《二十四史》中选择材料并以人物传记为主的情形,所选材料围绕唐太宗与君臣讨论为政之道展开,内容涉及以人为本,清正廉洁,关注民生,赏罚分明等,材料强调为政者应该以人为本,养育百姓,为人民谋福利;关注民生,减轻赋税;为官者应清正廉洁,善于纳谏,选贤任能,赏罚分明,方可实现国家大治。

其次是考纲要求的不同

2019年与2020年对文言文翻译题在考纲中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2021年新高考取消了考纲要求,文言文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体现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中考查要求中对“基础性”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即主要考查考生对给出的语句的关键词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等的理解,考生在答题时能准确锁定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并能够准确对译;能获取并翻译语句中的隐性考查词语;知晓文句翻译的“切分成词、对应翻译、增删调整”的翻译三部曲。

再次是对考点知识考查的异同

近三年全国I卷在考点上都是注重对实词的考查,其中都注重对一词多义的考查,都弱化了对虚词和对文言句式的考查,如一词多义的考查,2019年考查了“非”、“稍”,2020年考查了“挟”、“坊”、“盖”、“鲜”,2021年考查了“患”、“密”、“恶”、“乐”;不同点在于一、2020年与2021年都考查了平时学习中不常出现的生僻词,如2020年考查了“粜”字“出售”的意思、“”字“稠粥”的意思、“浑涵”考查“博大深沉”的意思,2021年考查了“赇”字“贿赂”的意思;二、2019年和2021年都考查了古今异义词,其中2019年考查了“短”、“或”的古今异义,2021年考查了“左右”的古今异义;三是2019年考查了词类活用 “纷乱”的使动用法。

最后是考点知识来源的异同

对于所考查翻译句子中得分点的关键字词甚至整篇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他们的出处绝大多数是来自于课本,如“患”、“或”、“密”、“恶”、“非”等都是课本中的常见字,但是也有少部分的重点字词不是来自于课本,如“赇”、“”、“粜”等,虽然他们不是来自于课本,但是在我们平时文言文的的练习中它们也偶有出现,所以在平时练习中做好积累,也会对我们考生有很大的帮助。

二、2021年全国I卷、2021年全国II卷、2021年浙江卷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比较

   相同点:2021年新高考取消了考纲要求,文言文考查主要是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体现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中考查要求中对“基础性”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即主要考查考生对给出的语句的关键词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等的理解;②2021年全国I卷、全国II卷和浙江卷都侧重了对实词的考查特别是对实词中一词多义的考查;③考查的内容在课外,但是知识点在课内,特别是新高考全国I卷所考查的知识更注重来自于对课本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不同点:①考查知识点不同:全国I卷考查1.一词多义“患”“密”“恶”,2.词类活用“乐”;全国II卷考查1.一词多义:“报”“听”“遂”“互市”;2.古今异义:“感激”;浙江卷考查“1.一词多义:“师”“辞”“嗜”“同”“复”“益”“悲”“谬”;2.通假字:“与”;3.所字结构:“所乐”;4.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何患”“行己”。②考查的侧重点不同:1.全国I卷分值是8分,得分点中侧重考查一词多义词,但是另外句意的4分也需要掌握古今异义词“左右”和生僻字“赇”字的意思;2.全国II卷得分点中的考查重点在于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3.浙江卷的分值也是8分,考查的重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一词多义、通假字、所字结构、宾语前置句。

三、2022年全国I卷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命题趋向

2022年高考文言文题型的设计整体上应该会与2021年新高考语文试题保持一致,考察题型主要为断句、文化常识、原文内容分析与解读、翻译句子、提炼文本信息等。翻译题的考查也会延续2021年新高考的分值和知识点,分值上应该还是 8分;必备知识点考查主要主要还是考查考生对给出的语句的关键词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等的理解;关键能力的考查还会考查考生是否能准确锁定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并能够准确对译,能获取并翻译语句中的隐性考查词语,知晓文句翻译的“切分成词、对应翻译、增删调整”的翻译三部曲;考查的文章虽然来自课外但是知识点还是会以课本为主。

四、2022年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阶段侧重点

我们复习过程中坚持文言知识的积累,注重对文言实词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实词的识记、积累与运用,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学会对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文言句式的判断与灵活运用。在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对课本的文章要通译,在语境中准确理解词与句的意思;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高频词汇和生僻字词的积累和理解;要掌握“切分成词、对应翻译、增删调整”翻译方法。

总之,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始终是备考的重点,方法的指导固然重要,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始终坚持语境意识,通译文章,在此基础上理解,所谓: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总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