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雁鸣名师工作室
  • CHENYANMING TEACHER STUDIO
  • http://www.chenyanming.com

崇德树人 亲验表现

  • 引领
  • 辐射
  • 研究
  • 发展

浅谈阅读式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23-11-13 10:16 | 255 次浏览

浅谈阅读式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雷州第八中学   梁海翠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是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应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阅读式问题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灌输式讲课,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本文通过了解阅读式问题教学法含义,探讨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关键词】阅读式问题教学法;阅读教学;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1]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阅读式问题教学法,恰好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我校实施的阅读式问题教学法,正是一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阅读式问题教学法的含义

阅读式问题教学法是教师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的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它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老师通过与教材“对话”,领会教材内涵,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与同学合作探究问题,交流解决问题,进而培养自己通过阅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它是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在新的课堂模式中,学生真正做到独立思考,独立钻研,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认知。

二、阅读式问题教学法的实施

阅读式问题教学的实施,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结构来进行。

第一步:生成问题

提问一直以来就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体现阅读式问题教学法以及网课的顺利进行,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基于教材本义,汲取教材精华,精心设置 5-7个问题。如《醉翁亭记》问题:1.全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请从文中找出来,并且体会“也”字传达了怎样的语气。2.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3.课文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而已”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4.结合全文内容回答,太守是为什么而“醉”?5.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6.欧阳修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问题层层递进,既能体现传达教材的思想,又要明了简单地让学生接受,并围绕这些问题设计好PPT课件,其中含有细致的思维解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第二步:分析问题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老师提出的5—7个问题,深入阅读教材,独立思考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小组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互相学习。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对问题“作者是怎样批驳对方的观点?”和“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学生展开谈论,深入探究明白鲁迅在文章中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提出了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人在,极大地增强了民众的民族自信心。体会到鲁迅论证过程中所运用的峰回路转、层层推进的艺术性。问题的分析,锻炼学生严谨周密的逻辑,迸溅思想火花,以达成共识,相互提高。

第三步:解决问题

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抒发自我见解,领悟教材内涵,最后师生讨论交流,深度合作,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如《岳阳楼记》问题1.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文章第3、第4段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2.“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在探讨的过程中,慢慢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又让学生体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与博大情怀,从而对学生起到情感熏陶感染作用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阅读式问题教学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一新的课堂模式,也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成长的过程。对于语文这门课程,引入问题式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体验成功感,增强自信。

三、阅读式问题教学法在语文学习中的意义

1、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式问题教学法改变了学生以往接受灌输的知识课堂模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现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一堂课教师只起到引领作用,由“问题”贯穿课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直到问题迎刃而解,把课堂交回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向思考性拓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阅读式问题教学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具有启发性难易程度不同的、密切联系的一系列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讨论教材,之后进而有目地的解决问题。小组与小组互相解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罗杰斯认为“主动、自发、全身心地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好的效果”,“只有自动自发的学习,才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才能启发学生心智,提升求知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从而喜爱知识,而且会因获得成就而更加努力。”[3]学生通过这些方法,不仅学会了思考思维,也学会了合作探究,以兴趣推波助澜,以主动调剂课堂,促使学生更大的发展。

3、激发学生的表达欲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特别是胆子小、经常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往往存在害怕说话、怕表达的思想和心理障碍。阅读式问题教学法很好创造使学生想说话的欲望条件,锻炼学生想说话的勇气。小组讨论保证每个同学参与其中。在学生表达的同时,教师通过鼓励和表扬的方法,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学会互相欣赏与鼓励,从而在师生、生生融洽的课堂气氛中,畅所欲言,尽情表达。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阅读式教学法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更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进行了培养,这对于初中语文的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和确立高效及量质并举的教学方式,提高阅读式问题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形成一定的个性认知,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

[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5.

[2]   《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法)萨特,《萨特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165.

[4]   苏静,问题式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316.

[5]   张永,浅议“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35.

[6]   刘菊,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作文成功之路(). 2018(12).

[7]   刘玉华,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07).

 



总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