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对策
浅谈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对策
雷州市第一中学 郑妃娟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的效果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构成。高中语文教师想要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做好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地位,这三个方面来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高效 高中 语文课堂
在新课改总体目标要求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培养,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形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来打造高效的课堂显得非常重要。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及使用,学生所能接触的知识信息来源多,范围广,形式多样,不再局限于课堂的知识内容,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比如,文言文的教学,学生觉得文言文离我们较远,并且语言精炼、简短,深奥,不容易理解,要学习和掌握文言文也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认识,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维,有不同的看法,充分认可和信任自己的学生。[1]教师要把学生摆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避免“命令式”的教学方式,变主讲为引导,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好地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二、做好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想要打造高效的课堂,就必须认认真真地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本节课内容的认知程度,其理解接受能力。对于“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确本节课内容的知识架构,是否符合考纲要求,学生要掌握哪些知识点以及知识怎样深化迁移。而“过程与方法”就要求教师设计好整节课知识内容讲授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环节内容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好知识内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要通过课堂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使学生升华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一个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现代公民。
例如:教师在确定贾谊《过秦论》的教学目标时,“知识与技能”应侧重学生熟读课文,梳理结构,理解文意,并且归纳整理文言知识,增加文言知识,如一词多义“制”’“固”“度”等的积累。“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文本探究与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侧重探究交流对本文观点的看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设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设计选择,要注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教师的教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学法来选择,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体现针对性和可行性。因此,教师要理清自身的课堂地位,还课堂主导权于学生,根据知识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孙犁《荷花淀》这篇课文 ,在分析水生嫂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时,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到有关水生嫂的描写,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概括出水生嫂的性格特征,并且总结规律,教师适时引导与点评,最后总结。
(三)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一堂课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出来,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全程参与进来,使学生乐于接受课堂内容,是教师必须要思考的。这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学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喜好,班级活跃程度,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同一个教师同一个内容不同的班级,教学形式的选择也要有所不同,必须结合各班实际,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只有多样的教学形式,才可能得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从而把学生带进三国,带进赤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地位
对于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是整个教学活动最核心的环节。因此,教师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地位,才有可能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
(一)强化学生课前准备工作
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建立在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的基础上。没有学生的充分预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师要在课前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的内容,初步掌握文章的写作背景,文中所要表达的涵义等。特别是在古诗的教学就更加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古诗教学中,学生必须课前了解作者在写这首诗的背景,其人生际遇怎么样,有什么样的情怀,思想态度怎么样,如何看待人生等等。学生只有在了解这些的基础上,才能深深体会到诗词中的深刻含义,领悟到诗人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有利于主动的学生带动被动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为课堂的高效做好舆情氛围。在课堂进行中,教师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充分发动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组内深入讨论,统一意见之后再选派一名代表阐述讨论的结果。在讨论之前,教师要明确讨论的问题,注意事项,探讨的方向,以防止学生漫无目的地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教师也要走进学生当中,聆听指导,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
例如,在鲁迅《祝福》的教学中,祥林嫂她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思想,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根源是什么,不断地层层递进探讨,寻根溯源,找到问题的症结,揭示封建社会礼教的罪恶本质。
(三)创设互动型的课堂
互动型课堂普通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短暂思考后回答,接着就是参考答案。这种通过提问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做法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固化,会导致学生缺少创新性的思考和观点,忽略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3]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讨论时间。教师对于学生回答,既要评价其准确性,也要让学生质疑老师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达到共赢的局面。同时,教师很容易忽略的就是生生互动。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评价其答案,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互相之间质疑,使学生形成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学习《劝学》时,有位同学总结文言虚词“而”字,认为“登高而招”的“而”应该作连词,表顺承,“而”表承接时,常常是联接两个动词,并且这两个动词之间有明确的先后顺序之分,“登高”与“招手”这两个动作就有先后顺序,先“登高”后“招手”,所以表“顺承。”但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若“而”表承接,虽然也是连接两个动词,但前后结构一般一样,这里的“登高”和“招”似乎不太一致,应理解为“招”这个动作是用“登高”这种方式来进行的,应作修饰来理解,所以认为表修饰。这样的生生互动,就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四)注重课堂评价的时效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的评价的时效性。教师及时的评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从欣赏的角度去品评学生的回答,及时赞许,这无疑大大鼓励了高中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4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不仅利于把握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动机。教师要抓住时机即时评价,不能延后,做到时效性。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要以肯定为主,批评为辅,遵循先扬后抑的原则。
四、结语
总之,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中语文教学要根据语文本身的知识特点,学生的学习态度来合理选择教师方式方法。只要语文教师跳出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的束缚,大胆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发动学生,提高学生课堂主人翁的意识,定能让语文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余海涛.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J].学周刊,2012,(16):70.
[2] 林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积极创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3):120.
[3] 张伟卓.试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打造[J].学周刊,2016,(36):99~100.
[4] 杜亚丽.高中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创建[J].学周刊,2014,(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