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湛江市第十小学陈仪霖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慢慢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不能图快,只能一点点儿的充实,像充入空气的气球慢慢鼓起来,像一条条小溪汇聚成江河那样,乐此不疲。在语文学习中,我紧紧围绕“注重基础,培养习惯,逐步提高”去做。下面就简单介绍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改变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基础培养。
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如果写字不过关,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名家于永正在谈写字作业时强调,布置作业要循序渐进,先多后少。而我想改变以往的生字作业形式也能起到减轻负担,激发兴趣的目的,因此我将生字作业分为书法作业和拼音作业。书法作业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当天学完课后的字帖、照着字帖写的小楷、月末书法展示;拼音作业是精读课中含有生字的词语,要求学生先写好拼音或词,然后看拼音写词语,或者看词语写拼音。这种作业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这不仅有助于书法练习,而且帮助学生强化生字的记忆,学生也不会因写字繁多枯燥而产生厌烦情绪。
二、改变课堂形式,明确学习任务,培养良好习惯,逐步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是自主学习的阵地,因此我在课堂上会因不同的文本而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通过初再读课文,品读重点词句品,自主学习,边读边思考问题,启发孩子自己提问。如字词的学习,学生要把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找出来,该读的读,该写的写;不会的,打问号;感受深刻的,做标注;喜欢的词句,圈一圈。根据提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先相互交流再汇报或提问。这不仅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去独立思考,也训练了学生的思、说、写的能力。在进行文本分析时采用说写恰当结合,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从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获益,听说读写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改变积累形式,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知识的增长是点滴积累而成的,因此语文学习要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的积淀,这种过程积累显得尤为重要。积累就是将摘抄内容熟练背诵,牢记不忘,久而久之,无形中你脑子里储存的“宝贝”就多了。在教学中,我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背诵古诗、名言警句、好词好句等活动。每天背诵的内容不同,总结为“一诗二句三词一整篇”,一诗即周一背一首诗词;二句即周二被两个名言警句、歇后语或俗语等;三词即周三、周四背三个积累好词,说意思并造句;一整篇即背一篇精美文章。在课堂中增加学生的背诵量,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或多或少的积累背优美段落,不断巩固背熟练,力争篇篇课文有背诵,记忆内容要熟练。通过最大限度的记忆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另外通过两周一次的“背诵大展示”活动,让学生默写强化,从中尽情享受识记的乐趣。
总之,只有不断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探索亲验自主学习的方法,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有趣有效,我们的学生才会从自主学习中获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