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雁鸣名师工作室
  • CHENYANMING TEACHER STUDIO
  • http://www.chenyanming.com

崇德树人 亲验表现

  • 引领
  • 辐射
  • 研究
  • 发展

谈谈学生思考能力匮乏的成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 2023-11-13 09:58 | 235 次浏览

谈谈学生思考能力匮乏的成因及对策

雷州三中    邓中枝

     摘要语文课堂上,学生们不愿意动脑思考问题的现象很严重,学生迷信参考书,迷信答案;家长对语文教学的误解;教师对学生错误的指导方式;以及信息时代的碎片化阅读方式等因素让一些学生们丢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思考能力是一个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基本方式,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要改变这一现状,不光要老师自己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思考的重要性,还要用一些规则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同时还需要家长的配合。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学生   思考能力     培养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最讨厌也最尴尬的事情就是当有人得知我的职业的时候,装作学富五车的样子问我:“语文老师我考考你,四个金,四个木,四个水,四个火,四个土,分别读什么?”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而是很多次。记得第一次是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回答不出这个问题,我也显得特别的尴尬,记得那人一脸的鄙夷的神情,就像无数个巴掌扇在我的脸上似的,让我感到无地自容。

事后,我也专门翻字典,把这些字词抄写下来,并有意的记忆下来。可悲哀的是,当第二次有人问我的时候,我照样记不起来这些字读什么。对于这事,我一直耿耿于怀,感觉自己似乎侮辱了语文教师这个职业。可是当我从教了四五年之后,突然释怀了。我也不去有意识记一些平时生活中甚至是书本中(除了字典)都难得一见的字词了,因为那是基本不用的字啊,我记着它有何用?就为了应对一下一些不懂教育的人的无理考查?如果是那样,那语文老师充其量也就是一本活字典而已。

张玉英在她的《对语文教育本质的追寻》一文中提到:“语文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语文生活教育。人性的发展有三个层面:即工具智慧、情意智慧和言语智慧。人的语文生活需要的正是这种言语智慧,语文教学的真正独特价值,就在言语智慧教育上。”由此看来,语文教育既然是一种生活教育,而且它的真正价值体现在语言智慧的教育上,所以说语文教育绝不是单纯的读书识字。

吴钟麟在他的《语文教学应以培养能力为主》一文中讲到这么一个故事:六十年代之初‘苏联率先登上月球’震憾了美国,美国总统下令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其中的一项原因是:美国的教育偏重于单纯传授知识,片面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越搞越繁琐,使学生失去了创造力。所以说,语文教育当然也不能只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应该借助语言教学来启发学生并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所以我释怀了,其实也是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渐渐地加深了,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明白这些,再反观课堂,才发现我的学生大多都缺少思考能力。尤其是一些基础不怎么好的学生,他已经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思考问题。预习课文只是被动的把文章看了一遍而已;上课的时候,他们依赖一本教材全解,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其实他们只是动了一下嘴皮子而已;做作业只是对着资料书把答案搬过来而已;分析试卷只是把答案抄上去而已……。因此,成绩也可想而知,能原地踏地都是比较勤奋的了。

我每接一个新的班级,前两个月都会很艰难,因为我要学生预习的时候找出不懂的问题,他们不知道怎么找;我上课的时候看到教材全解就没收,他们失去了依靠就显得茫然无助,以至于课堂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也就失去了底气;评讲试卷的时候我不发参考答案,只讲做题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整理的时候,他们感到茫然失措。有时候,我也很迷惑,本应该是有很多思想“小火花”的年轻人,为什么都乐意当“思想的搬运工”?我曾经问过学生,他们的回答很让我无语——习惯了!一句“习惯了”,告诉我这么多年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做,却没人纠正他们,这是如何的可悲?

于是我认真地反思了这个问题,认为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对语文教育的误解。就像那些考查我的人一样,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语文就是读书识字,它跟能力无关,只跟勤奋和记忆力有关。这个理论用在小学初中还能说得通,但用在高中生身上,就有些太肤浅了。高中生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没有思考能力何来其他的能力?

二,各种名目繁多的教学资料摇身一变成了学生的学习资料,直接助长了学生的惰性。也不知道家长是怎么想的,竟然都很舍得为学生购买这些书,殊不知,正是这些书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老师上课要讲的问题,教学资料上面都有答案,甚至那些答案比老师分析的还透彻,还全面,有这么好的答案谁还愿意去自己思考呢?抱着答案读一读,既轻松,又自在,何乐而不为呢?

三,学生迷信标准答案的心理在作怪。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怕出错。一定要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撑腰他心里才踏实,不敢说出自己不一样的想法,不敢质疑,久而久之,就算有点“小火花”也被标准答案这瓢冷水给浇灭了。

四,教师太过于强调接受教育,以至于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也就是教学方式上缺少留白。魏红在他的《谈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一文中就总结道:“学生完全依赖教师,不愿独立思考,这主要是因为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所造成的。教师天天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学生时时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处处以标准答案为准则,最终以升学为唯一追求,以至于学生失去了思考能力。”可见,作为教育者,学生思考能力的丧失跟我们的教学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

    五,碎片化阅读时代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的思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常态,常常是一个热点,或者一个故事,上百度一搜立马上百上千种理解和评论就出来了。这种快餐文化冲击着人们的思维,使得很多人也就热衷于只看各种评论而忽略自己的看法。现在的学生也喜欢猎奇看看新闻,而且他们特别热衷于看别人怎么说。记得前不久我给学生讲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吃人的事件时候,我问学生听过之后有什么感想,有个学生举手说,他看了评论,别人评论说,娶老婆千万不要娶脾气暴躁的人,否则,要你小命。全班同学哄笑。于是我问他,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他表示认同,但却说不出为什么。我确实有些失望,即使他说不出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至少他能举个类似的例子证明一下也好。可他说不出来,说不出来,其实就是说明他仅仅只是看了别人的评论,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或许还有,但我认为主要是以上五条,这些原因都或多或少的阻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以至于我们常开玩笑说零零后是垮掉的一代。尽管这句话有些绝对,毕竟优秀的零零后还是很多的。但既然有这么一个论断,也多少证明了确实有些问题。其实这句话从老师嘴里说出来,多少都有些无奈,我们每天看着一些孩子啥都不懂,还傻乐傻乐的时候,心是酸的。我们多么希望我们的年轻人是奋发有为的一代,是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一代。可是如果年轻人真的都没有了思考能力,他们只能是垮掉的一代。

思考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能力,它象征着高等动物的智慧,如果一旦我们丧失了这种能力,那我们和小猫小狗又有什么区别?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可见,学习离不开思考。离开思考的学习不仅会迷惘,更多的是我们读的书没有经过思考这一消化过程,它不能转化成为知识,更不能学以致用。百度词条上对思考的理解是这样的:思考是思维的一种探索活动,思考力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力。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拥有创造性,那他必须拥有思考力。

我们年轻的一代,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必须是奋发有为的一代,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他们找回他们应有的思考能力。我认为要彻底改变学生的不爱思考的现状,除了老师要从根本上改变那种传授式的教学方式之外,在引导学生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所以想要改变现状,要先改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打心里认同你的观点。这个阶段,我会找一些名人的实例讲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尝试着思考这些名人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当然我讲的这些故事侧重点都在善于思考这方面,同时也会列举一些有名的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八九十岁了还记忆力超凡,思维敏捷,让他们分析原因。而且,我还会给他们科普,人类大脑的构造,以及潜能的运用。同时激励他们说,普通人的大脑平均只用到了百分之一,爱因斯坦都只运用了百分之三。让他们反思这么优质的宝库,自己用了没有?

二,用规则控制他们对答案的依赖性。预习必须提出问题,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上课拿资料书的一律没收;作业答案没收;评讲试卷不发答案,只讲方法,让他们自己整理答案。规则一开始实行起来很难,即使有些同学很想做到,但还是忍不住会课外百度。但一般两个月后,有一部同学习惯过来,开始能跟得上老师的步伐了,然后进步就会很大,学语文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而仍有一部分学生抵制不住自己的惰性,不愿意做出改变,这部分同学即使上课很认真,但一般都没有很大的提升。

三,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并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破除标准答案的迷信,颠覆他们以往对答案的认识。让他们打开心结,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别人的见解。鼓励他们读书写读后感,看电影后写观后感,字数不在多,重点看他们有没有自己的见解。有时候,我也会找一些社会热点,在课堂上展开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同时,也教他们看问题,要透过现象找到本质,能深刻的去挖掘事物的根本。

四,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跟家长沟通交流,建议他们少买参考书,可以适度买一点练习题,然后把答案收起来,等他们做了再发给他们看,建议他们可以多买点课外书给孩子,拓展他们的视野。也希望家长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言论环境,鼓励他们在家庭中能针对某些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信只要有老师,学生,家长共同的努力,孩子们的思考能力不但不会丧失,而且还会更加有活力。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浅陋的见解,我个人认为教学,不光是语文教学,都应该要有留白。这个留白就是要让学生们能运用他们的思考能力,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用实力证明,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他们是更加奋发有为的一代。所以,我也呼吁各位同行们,不要纵容学生的懒惰,让学生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既然步入这个行业,我们就应该甘做人梯,为我们学生的成长尽到自己最大的责任。

 

参考文献

张玉英:对语文教育本质的追寻——李海林语文教育智慧[J];中学语文;2009年10期

吴钟麟:语文教学应以培养能力为主[J];语文教学通讯;1980年07期

魏  : 谈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育探索 2007年07 期刊


总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