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雁鸣名师工作室
  • CHENYANMING TEACHER STUDIO
  • http://www.chenyanming.com

崇德树人 亲验表现

  • 引领
  • 辐射
  • 研究
  • 发展

谈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 2023-11-13 10:04 | 283 次浏览

谈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雷州市附城中学   黄景东

 

 内容摘要:随着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学科核心素养下,如何才能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成效,这就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本文主要从能动学习、阅读思维的培养和阅读实践训练的开展等三方面来谈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调整。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文阅读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标和新高考不断地改革,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语文阅读也备受重视。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也成为高中语文老师茶余饭后一个常谈的话题。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如雨后春笋般显现。但纵观近年来的语文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太热闹了,太浮躁了,形式花样太多了,而缺少的是沉默式的学习,自由式的语文阅读。语文阅读是把语文学科核心素质下的四个方面很好地串联起来的关键。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分别为: 1、语言构建与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3、审美鉴赏与创造;4、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彼此融合,不能分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的个体言语经验是来自阅读。下面浅谈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从以往课堂上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能动学习”

采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方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启发式的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指导教师应该往往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收获,品尝到其中的喜悦,经过反复持久的训练,久而久之就变成一种生活乐趣,而不是提供现成的见解来禁锢学生的阅读思维。以往的阅读教学注重的是给学生分配好任务去阅读。这样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学生只会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阅读,而很难真正地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反感这样的阅读,谈不上阅读积累言语经验,更谈不上深度的阅读。所以阅读教学就要改变为“能动学习”。所谓“能动学习”是面向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而展开的主动性、探究性、协同性、反思性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性、思考性、伦理性和社会性能力,同时以锻炼这种关键能力的对话、讨论、训练为中心而展开的教学。能动学习首先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态度,即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养成阅读习惯。其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最后旨在解决问题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的能力的培养。对于能动学习的养成,要做到三点:1、学生要掌握阅读方法,讲授课传授基础知识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精讲课文为事例,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才能靠自己能力阅读其他文章和书籍。2、学生要做好阅读的准备,做到“四个用心”,用心听人家的话,用心查字典,用心查词典,用心看参考书。3、经常性的阅读训练。

二、阅读思维的培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传统的阅读教学只关注学生阅读什么,而学科核心素质下的阅读教学需要的是关注学生怎样阅读。阅读可以说是一项双向的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激发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思维;允许读者存在发散性的思维;促进读者与读者的思维碰撞;从而培养读者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给出最终的标准答案,而是懂得创设情境,采用诸如“问题阅读、项目阅读、自主阅读、协同阅读、体验阅读”等积极的教学策略,借助一系列的思维工具,让学生去科学地探究文本的过程。展开活跃的探究,充实阅读活动的过程本身包括“课题设定、信息收集、梳理与分析、归纳与表达”等等,都是为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与能力的培育提供了帮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语文阅读其实就是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培育。

三、开展阅读实践的训练

训练是有效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训练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读”的训练,二是对读后“写”的训练。读和写是分不开的,读是为了更好地写,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读。教师对阅读训练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进行。对“读”的训练就检验学生对已学的读法的运用,通过不断地训练与运用而形成一种阅读的能力。程端礼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学生只有通过日积月累地阅读,才能使自己语言储备丰富起来,写作才能如行云流水般。通过写的训练来检验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只有通过不停地训练,才能使学生养成读写的能力和习惯。此外,教师还应该提倡并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得延伸。学生阅读能力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如果教学没有训练的阅读,那么达不到有效的效果。对于师生,读和训练贵在坚持,这样才有意义和效果。纵观近几年全国卷语文作文的考查,更多地注重学生积累、思考、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开展阅读实践的训练正是对核心素养下四个方面能力的培育。

四、结束语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而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获取来自阅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调整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对书的爱好成为学生首要的爱好,书籍成为学生兴趣的第一发源地,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在阅读教学中能动学习,从而提升自己每个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段希玉.不带功利话读写.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3.

[3]岳文飞.阅读需要“代表”但无需“被代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5.

[4]李家龙.高中语文说话训练的实践与思考.2018.5.



总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