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雁鸣名师工作室
  • CHENYANMING TEACHER STUDIO
  • http://www.chenyanming.com

崇德树人 亲验表现

  • 引领
  • 辐射
  • 研究
  • 发展

共享心灵教育的幸福时光

发布时间: 2023-11-13 10:20 | 440 次浏览

共享心灵教育的幸福时光

雷州市乌石中学  林韵

内容摘要:

如何将教育的良好效果植入学生生命的深处,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怎样才能做到最好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是教师的能力体现。教育的对象是人,必须使学生做真正的人。通过校园教学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通过学习生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质。教师必须摆脱重复陈腐的模式和机械化的教育方式,只有解决这个难题,我们才能更好更成功地培养持续走入社会的学生,与学生共享幸福的教育生活。

关键词:心灵教育   教师  学生

一、心灵教育的存在意义

心灵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心灵的教育。心灵的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理解内心的想法和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提到“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们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要蹲下来看看孩子的心。《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一改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角色,走入学生的心灵。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过:“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教师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站起来教孩子做人,以平和真诚的心态对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每一件事,让学生在生命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平等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体验,这样的教育才会是真正的生本教育,这样的教育事业才会是一个自由和谐幸福的乐园。

二、教育面对的是人

杜比宇在《人究竟是什么》中写道:“人是地球上物质发展有机进化过程的最重大成果,”“人的出现标志着物质运动的新形式即社会形式的产生。”可以说,整个人类,每个人都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丰美世界。我们面对是每一位学生,他们的身后,是人类50万年进化发展的结果,在他们面前,是正在展开的现代社会,他们将来会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因此,他们不可限量,教师必须将学生培养为真正的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显得十分的必要。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想等,支配着人的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等,也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价值观将决定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在众多价值取向中,教师要明确,教育面对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人。

三、真正的人应当是什么模样

作为一个人,自从生下来之后,你必须在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真正的人要有一种精神——人的精神。这种人的精神会在信念与情感、意志与追求之中,会在对待他人和自己本人的态度上,会在分明的爱与憎,在善于看到理想并为之而奋斗方面表现出来。人要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来源整个教育过程。教师应竭力追求使教育的成果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得到体现,力求做到使每一位孩子在其学生时代的思想意识中,都能具备道德上的高尚精神的信仰。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不可能有精神的力量、道德上的纯洁、可能具备的高贵的精神品质。对我们的意识形态那种神圣的东西,有信仰的人,定会具有巨大的爱与恨的才华。教育中有一种特别重要的准则,就是使每一个人从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思想意识,过一种享有公民精神的生活。

不可否认,时代发生了变化,教师的分工越来越细,教某一个学生的时间越来越短,再加上教育效果的滞后性,事实上越来越说不清差生到底是谁的错,但古往今来,不变的准则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培养真正的精神强大的人。令人遗憾的是,当前许多学校或教师的目的都在于像分数一样功利,尽管这可能并非教师自己所愿意的,但事实上已经是这样。所以,教师必须清楚,怎样的人才是我们要培养的人,如何才能培养真正的人。

四、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校园生活

人,不可能单独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在于与别人共享。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每一个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在别人的心目中留下反响,这就是课堂魅力的所在。与人会见不会不留下痕迹,会铭刻在心的,一个人必然离不开别人,再没有什么能比发现人的世界感到莫大的喜悦了,学生每天都在校园、走廊里、班级里,他们彼此目光相遇,将自己的秘密传递给对方,他们在一起互相争论,有时会打闹,给自己带来大大小小的怨恨,一些生活琐事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灵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不要忘记去了解这些关系,这可是我们的天职。你的学生怎样在课堂上发现自己,与别人共享喜怒哀乐,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什么,又从别人身上留给自己心目中的是什么,这一切,比完成没完成作业重要百倍,就其实质来说,校园生活,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技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真正的内心世界,理解“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真谛。作为教育者,应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更多学生的要求,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内心世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内心健康发展,不能只顾追求视觉效果,我们要真正地静下心来,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多做点实在的事,一堂课下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目标和合理的需求走向教师指引的正确轨道。

五、将爱的教育植入学生的心灵

都说“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每一次想到这几个字,我们的心里都充满了敬畏,甚至是惶恐。心灵的工程师,谁可以去做,这该是神仙能做的事。教师该以怎样的姿态,该以怎样的智慧,该以怎样的艺术去诠释这一角色,去面对一个个纯洁的、稚嫩的也是脆弱的心灵?教师该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呵护学生的心灵,进而塑造学生美好的内心世界?教育工作者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唯有爱。正如高尔基所说:“只有热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首先要敞开自己的心灵,要时刻接纳每一位学生。杜威说:“教育不是知识的累积,而是一种唤醒。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别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个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激荡,那么就不能称为教育。”但是只有爱,还远远不够,有时候我们甚至在爱的名义,也会做出伤害学生心灵的事,也就是所谓的“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所以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师生之间的关系,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某一种特殊的关系,平等、尊重、信任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站起来教孩子做人,让平和真诚的心态对待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让学生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平等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体验,校园将会是一个自由和谐的幸福乐园。

做一个懂学生的教师,关键是要了解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什么样的教师堪称理想的教师。美国两位学者泽斯纳和齐伊斯曾对教师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他们认为,历史上的各种教师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出色的雇员”,第二类是“初级的教授”,第三类是“充分发展的个人”,第四类是“革新者”,第五类是“善于思考的专家”。我认为,以上的五种教师模式都过于单纯,优秀的教师应是一个懂学生懂生活的人,必须具有爱心、责任心,并能懂得享受与学生共度时光的幸福,让学生觉得“学习原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为什么有人觉得读书很无聊呢?教师得身先士卒,把课堂当做一件通往学生心灵的好机会,教师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作为教师,作为一线的知识分子,与年轻的孩子们在一起分享内心的真实想法,一起成长,该是人生的何等幸事!

 

参考文献:

[1] 关玫玫主编教师的职业价值修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朱永新著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日]斋藤孝著教育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美]亨利A吉鲁著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 [美]索尼亚.尼托主编我们为什么做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 郑庆金著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7] [苏]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8]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总评论0